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文学与人文 ——在兰州文理学院的演讲(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天我讲的话题,其实也是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文学与人文”。首先,特别高兴来到文理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创办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办学理念

今天我讲的话题,其实也是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文学与人文”。首先,特别高兴来到文理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创办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办学理念我特别欣赏。我们提倡“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四个要素,摆在第一位的就是人文情怀,接着是科技素养,第三位是国际视野,第四位是社会责任感。这四个要素里,人文情怀放在第一位,具有科技素养和国际视野未必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成为高级人才,最关键的要素还是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什么这么讲?有许多事例可以佐证。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曾经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但都没有考上,后来才去了慕尼黑,并开始投身政治。少年时代想当画家的希特勒,最终成为纳粹元首。他曾搞了一个项目,叫做“第三帝国的米格博物馆”。介绍这个博物馆藏品的同名书籍,前几年我国也引进出版了。希特勒从一个有着艺术理想的文艺男青年变成发动各种屠杀事件的战争制造者,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原因。至少,我们可以这么推论:从一个有能力的人到一个对社会和历史有积极影响的人,之间还有很多要素,比如社会责任感,他不仅要为个体负责任、为家庭负责任,而且要为小团体负责任,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历史负责任。我们很多时候对责任的理解比较狭隘,比如我可以为党派负责任,为单位负责任,但忘了为身边的公众的权益负责任。社会责任感是人文情怀的体现。人文情怀也好,人文关怀也好,人文追求也好,大家对人文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关于人文这个概念,中西方学者讨论也特别多。比如早在《易经》里,就有“察乎日月,以观时变。察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西方关于人文的提法,最早应该出现在十三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前夕。“人文”出现的重要背景是人权对于神权的反抗,要求解放人性,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人权,实现人的价值和创造性。这样就出现了人文这个词,人文主义则是理论化和实践性的共同结果,最终通过文艺复兴实现了它的传播和价值。就我自己的理解,人文有几个要素:第一,对个体主要是主体自身价值的重视,主张个体的创造与自由;第二,对他者权利的尊重、理解和同情;第三,对普遍人性的理解、人权的尊重。每个普通人的价值都得到认可,这就是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大量文学作品会写世俗生活,会写具体人的生活,把从前对神的关注转为对人的关注。所以,从这个角度我特别欣赏兰州文理学院关于人才培养的四个要素的主张。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很可能是当老师或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直接跟人打交道,我们身上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会通过实际工作广泛传播。回到演讲的题目。我想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文学和人文的关系,其次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重提这个话题。先谈第二个问题。文学与人文是一个老话题,这个老话题这些年被淡化和漠视当然有各种各样原因。不谈人文或淡化人文的后果我们也都看到了。比如我们经常会讨论科技发展与人权的关系,转基因食品风波,滴滴顺风车杀人案件等等。我们知道,滴滴平台是依靠新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是科技进步、通讯发达的结果,但滴滴是人在管理,人的管理必然存在对人的权益包括安全权益的重视问题。今天,我们怎么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怎么处理资本跟人的权益保障的关系?我们怎么看待资方“我”与消费者“他者”的权利责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文意识”怎么体现?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我和他者的关系,就不能很好地处理责任和权利的关系,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公共汽车让不让座,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事。公共汽车上年轻人和老人为一个座位发生纠纷,大家可以简单地批评他们的素质有问题,但是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对于年轻人,会不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观念和理念比如人文关怀压根儿就没有学习和吸收过,没有人跟他们讲老和幼的合理关系;而对于老人,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态度,他们怎么样去认识自己的权益,怎么样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需要引导。从本质上讲,就是每个人从“我”出发,怎么理解和他人的关系,既是思想方法,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构建。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为什么还会出现公共汽车老少互怼事件?简单地说,这是文明传统传承不到位,深入一点说,这是文化转型和文化交响之际文明自觉不够。什么是教化?教育就要把国家和民族以及人类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文明成果传承传播下去,“以化成天下”。这一点,我们现在做得还很不够,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囿于这种背景,呼唤人文情怀,重提人文精神,重新认识文学和人文的关系,是有必要的。在这个传承传播过程中,文学作为媒介,起着重要作用。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文学和艺术当然都属于人文学科,但文学艺术跟人文之间的关系又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文明实践成果一定会体现在文艺层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上午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我就非常惊讶。甘肃省博物馆的展陈非常出色,甘肃省博物馆是全国十大博物馆,藏品珍贵,地位很高,不止于此,展陈确实比很多博物馆做得讲究,有创意,新媒体技术运用到位,这令我惊讶。这些珍贵的甚至独一无二的藏品,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信息,这就是文学艺术与人文的印证关系。什么是优秀文学作品?优秀文学作品一定承载记录丰富的人文信息,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红楼梦》。《红楼梦》为什么这么多年能形成那么庞大丰富的“红学”?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它是一个超文本,有特别丰富的层面。我的儿子今年上高一,暑期我让他细读《红楼梦》。他跟我讲看不下去,节奏太慢了。我告诉他可以分专题阅读,可以先把书里谈园林建筑的章节挑出来读,读完后还可以根据描述把这些园林建筑画出来。我们都知道《红楼梦》关于园林建筑的描写特别详尽,大观园、荣宁二府,在建筑结构和美学取向上都有差别。大观园里面,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宝玉住的怡红院,宝钗住的衡芜院,各有取向,影射居住者的性格,甚至命运。关于《红楼梦》的建筑,学者也产生了很多争议,比如对于作者曹雪芹的文化背景的争议。有人认为曹雪芹是南方人,因为小说里大量的建筑书写都来源于江南园林,包括一些饮食习惯也都是南方式。但是也有人指出,一些建筑风格有典型的北方元素,曹雪芹应该在北方生活,是北方人。这些争议某种程度上成为“红学”研究的一大乐趣。搁置这些争议不谈,我们至少可以断言,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个球体,具有丰富多义的阐释面向。作为作家,他在作品中呈现的是自己的人文素养。再比如,甘肃出土文物跟南方出土文物在色彩上有明显区别。这个差别一则说明保存条件不一样,甘肃这边相对干燥,色彩不易剥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说明我们当地的矿物质原料丰富,比如绿松石在甘肃出土文物以及各种壁画塑像上使用频率很高,说明当时绿松石产量比较高,获取不难。结合绿松石的存在条件,我们就可以研究各个不同时期甘肃的气候环境。今天,如果我们静下心读完《红楼梦》,我们对清末历史人文就会有较为充分的了解。《红楼梦》里关于色彩、服饰的描写,都可以分专节研究。《红楼梦》里面的主要人物就是一些富家子弟,都是有文学修养,受过很好的文学教育。对他们来讲,吟诗作词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中秋聚会,他们要赏菊,要写与菊花有关的诗。后来有人还专门把《红楼梦》里的诗词集结成册,进行专题研究。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史书,肯定不是对某个历史时期一比一的描写,但是《红楼梦》为什么能给我们这么多的知识点、信息量?因为作家把间接或者直接掌握的素材进行整合并重构成文学文本,因为作家曹雪芹本人的人文素养很好。文学书写和历史书写的差别就在于,文学书写补充的是历史的血肉和细节,通过史书和文学的互鉴,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风貌和图景。在座的中文系学生肯定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其中有你们特别喜欢的书籍,也可能有不满意的作品。面对不满意,作家可能要对写作的初心重新辨识。为什么会有文学书写?当然不只是为了稿费。真正深入人心的写作,绝不是我们坐在电脑桌前的编造,比如现在日更一万字的大量网络文学。我一直认为,网络文学只是一种机械化生产方式,日更一万字、五千字,其实违背了文学创作规律。我们不可能在日更五千字时能仔细推敲,所以才会出现类型化、雷同化的写作。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一定是经过作家对这个社会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他会表达这种经验。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文化,是文化事业、文化工作。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各种成果,都是文化。我们有时候会纠结于一些概念,比如文明、文化,这些概念大意相同,都包含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的文化创造。每个时期都有文化积累,所以我们不可能在不阅读、不积累、不去深入社会的情况下,坐在电脑前,就有好的作品产生。当然也有天才的例子,比如19岁就能写出传世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19岁的写作者没有积累,他或她或许先天有传奇出生和经历,或许后天做了大量的积累。所以研究作家作品,要研究他们的成长经历,这些都是人文背景,他们的文学创作必然与其人文背景有关联。写作需要天赋,比如你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写作也是可以训练的,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写作课程,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大多是传授写作本身的知识,比如告诉学生散文、非虚构、小说的写作技巧是什么。技术不难,属于术的层面。难的是道,道体现的是人文积累。这也是写作课或文科教育需要警惕的地方。在大学里,提倡全科教育,比如社会学、哲学、艺术学、历史学等等,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生都应该广泛涉猎。即便没有教学条件,自己也要主动自学。一个从事文学写作的人,绝不是一个只会写锦绣辞藻的人。李辉的文章为什么有历史资料价值?因为他对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历史中的人的研究非常透彻。胡适说,文学是他的爱好,历史才是他的本业。这句话说明一个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其实是有宏大背景的,只有通过学科综合训练,获得综合修养,写作才能爬上高门槛。我有时候会有一些机会参与评奖,许多作品读完后感觉不到有收获。文本本身技巧或许很娴熟,故事结构也很精彩,甚至有传奇性,但是读或不读,没有本质性的获得。这就是我们现在写作的问题。文本不能真正一刀切入生活,也就不能切入读者的内心。任何与语言有关的学科都是这样,由能指到所指,阅读其实有很多期待。我在阅读中能获得满足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文本能够提供意想不到的经验,让我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开了眼界。这些方面,可以是关于人的生存和生活,也可以是关于人性、知识或经验,需要有呈现。而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作家聚拢了一大盆原料最后提炼出来的那一小瓶精华,而不是本来只有一瓶原料,却勾兑成一大盆汤汤水水。经验的浓度越高,作品才越有信息量。写作的过程,是将知识和经验酿成生动的细节和形象。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为什么有的评论文章大家不爱看?我认为评论者一定要站在比作家更高的地方。一方面要面向普通读者,一方面还要面向作家。你阅读作家的作品,写评论文章,要通过评论文章跟人家对话。很多作家觉得评论家没有什么作用,是因为他们认为评论家不比他们高级,评论文章对他们没有意义。作家和评论家关系很好,通常都是评论家能够提出有效意见,对作家帮助很大。要对作家有帮助,评论家的站位很重要。评论家首先不必仰视作家,仰视作品。一旦出现仰视,就不能放松并客观地认知作品。那作家为什么要听你的?相反,评论家要俯视作品。评论家如何才能具有认知优势地站在一个高度俯视作品?不仅拥有理论背景,更要掌握人文背景,具有审美穿透力。其中,评论家的人文背景和理解力,决定了他们对作家和文本的认知能够到达什么程度。谈到文艺评论,我最爱看两位先生的评论文章。他们不仅拥有庞大的知识背景,还尝试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一位是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他是美学家,但他的戏剧评论特别好看。他的戏剧评论文章都很短,大概一两千字,不像我们现在一些评论动辄就要几万字。其次,王朝闻先生写戏剧评论首先出自兴趣。王朝闻先生懂戏剧,所以他写的剧评,不掉书袋,能够把戏剧的结构和好处用他的简练的甚至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读者读后深受启发,创作者也能够从中获得启示。还比如美学家李泽厚的文章。李泽厚写美学理论文章,会举大量的文学例证,阐释得透彻。我们看完他的文章就会记住这些理论。要知道,不管是艺术评论,还是文学评论,都是一种创作。评论家把作品彻底消化以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这里面也有个如何讲述的问题。所以一个好的评论家,肯定接受了很好的人文教育,拥有好的人文背景,才能够理解他人并能判断各种关系的合理性和特异性,并能通过提供自己的见解,让大家从中受益。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越来越细化,传播和接受的理论也越来越多元化,这都是积极合理的,也便于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从学习的角度,在细化的前提下,我们还要主张不要丢了大学科制的优势。北大就有人文学术委员会机构,把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学术委员会组织各种活动,提倡跨界学习和通识教育。打通、联合,并不是说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全才,但是每个人都要努力接受全面的人文教育,对人类发展文明成果有很好的学习和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一大盆”,并提炼出“一小瓶”,从而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用文学方式、文字形式,形象地讲述人类的故事和精神活动。这个故事和精神活动离不开人文背景。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第一个问题:文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可见,文学和人文的关系,不单是学科设置问题,人文直指我们的知识、思想、价值体系的构建。这其中,我们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这一代作家怎么去理解文学和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让我们觉得它是有价值的?我们的作家在这个时代要怎么去努力?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教育又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文理学院的思路就很好。文理学院,只从字面意思来讲,只有文,好像不够,只有理,也不足以使我们成为人才,文理学院事实上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哪怕是培养一个数学家、一个数学老师,他也要具备对于人的基本知识,才能够与学生有效沟通,让学生能健康成长。好,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如果说得不对,请大家原谅,也希望大家指出我的错误,这样,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文章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xawlxyxb.cn/qikandaodu/2020/1227/477.html



上一篇:“一带一路”视阈下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
下一篇:《诗体释例》的体例与特色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