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说说函谷道上的四处军事防御要地(一)--霸上防御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秦、汉皆立都关中依靠萧关、武关、散关和函谷关来确保国都的军事安全,所谓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

秦、汉皆立都"关中"依靠萧关、武关、散关和函谷关来确保国都的军事安全,所谓"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在"四关"之中又以东向防御的"函谷关"最为重要,正是由于其控厄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通道,才使"东制诸侯"军事目的得以实现。西汉长安至函谷关(函谷道)军事防御要地有四处,霸上、新丰、华阴、弘农(函谷关)。

古代道路

一、西汉时期长安至函谷关道路(函谷道)及防御战概述

西汉函谷道承袭秦代"驰道"而来,《汉书·贾邹枚路传》:"(秦始皇)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汉初曾进行修复并将起点改置为汉长安城宣平门,大道东出后在今灞桥区段家村过"灞桥",大体滨渭河南岸经新丰、郑县、武城至华阴,在进入弘农郡湖县后又滨黄河南岸至弘农县秦函谷关,故址在河南灵宝函谷关镇王垛村;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将秦函谷关东迁至新安县,函谷道又向东延伸,从弘农东行经陕县后沿谷阳谷、谷水经渑池、新安两县出关,关城故址在河南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

秦函谷关

考虑到历史延续性,笔者在此统计秦末至西汉末期(包括王莽时期)以长安(咸阳)为中心在函谷道上发生的四次防御战:①秦二世元年(前210)张楚政权周章(文)攻破函谷关,循函谷道西进至"戏",后被章邯军击败出关;②汉元年(前206)刘邦破武关西进至"霸上"屯兵,随后项羽破函谷关进至新丰鸿门驻军与刘邦军对峙;③更始元年(23年)邓晔、于匡破武关后绕过新安函谷关,从湖县循函谷道进攻长安;④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军破陆浑关后绕过新安函谷关,循函谷道西攻长安。本文着重从以上战例中选取防御一方驻军地来进行分析,考述四处军事防御要地。

二、以"霸上"为中心的军事防御要地

西汉时期"霸上"是长安东郊的军事防御要地,但历代"霸上"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秦汉"霸上"当在灞河以东、铜人塬西北部台塬上(今临潼区斜口韩峪村,坐标N34°20′04″,E109°09′16″),原因有三:①据《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所载和"鸿门"的地理位置来推算,应在灞桥区新合三义庄--临潼区西泉郭王村--灞桥区新筑冷冻厂--临潼区斜口马斜村一线上;②据《汉书·张陈王周传》:"亚夫即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间不过差一两日,直入武库,击鸣鼓。"[]所载,"霸上"能控制函谷道和武关道;③据《史记·项羽本纪》:"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明刘邦循骊山北麓小道回军,若"霸上"位于函谷道刘邦即可沿"大道(函谷道)"直接回军而不必绕行骊山"小道",所以"霸上"不当直接位于函谷道上。经历年考古调查发现,符合以上三点且有大量秦汉文化遗存的区域只有铜人塬西偏北部,此地有秦东陵、秦芷阳故城、汉霸陵邑、地窑村汉墓等大量秦汉文化遗存,当是秦汉"霸上"所在。到东汉时期随着国都东迁洛阳,函谷道的地位逐渐凸显,"霸上"遂北移到"灞桥"正东以便直接控制大道,《汉书·高帝纪》:"应劭曰:霸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霸。"即今灞桥区新筑陆旗营至谢村一带(坐标N34°20′53″,E109°03′34″)。

今日灞桥

秦汉"霸上"所在的铜人塬地势高敞(海拔约550米),东部依靠险峻的骊山余脉作为屏障,西临灞河,南、北可通"武关道"和"函谷道",秦末刘邦驻军"霸上"迫使秦王子婴投降,西汉时对此地亦非常重视:首先,若有大战必先屯兵"霸上"以拱卫长安,《史记·文帝本纪》:"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汉书·翟方进传》:"莽闻之,大惧……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野将军屯武关,羲和红休侯刘歆为扬武将军屯宛,太保后丞丞阳侯甄邯为大将军屯霸上。"[]其次,大军若从长安出征必先屯驻"霸上"整备随后继续东出,《汉书·张陈王周传》:"上自将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又"亚夫即发,至霸上。"但在"霸上"屯兵防御亦有劣势,鉴于"霸上"位于两路之间故此需大兵团屯驻,若兵力不足则难以进行有效防御,秦末刘邦十万军队驻扎"霸上"控制范围约方圆二十里才具有一定的军事战略意义;且平时"霸上"并无常驻兵力,《史记·文帝本纪》:"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明载战事缓和后便将"霸上"驻兵撤离,平时该地仅作为"迎来送往"或"祓禊祭祀"之地,容易被敌军趁隙攻占。

文章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xawlxyxb.cn/zonghexinwen/2020/0826/402.html



上一篇:探索方言文化研究新范式
下一篇:他的改革催生一个强国,本人却惨死,被非议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