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作为符号象征的通识教育与国家精英大学体系的(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中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符号象征性资源的双重作用 由上可知,通识教育在国家精英大学体系建构中强大的符号象征意义有其深厚的历史渊

五、中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符号象征性资源的双重作用

由上可知,通识教育在国家精英大学体系建构中强大的符号象征意义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积淀。对于中国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正当性问题,即不管高校师生是否接受和认可通识教育,或者对改革在课程与教学、组织与制度等诸方面的具体措施是否认同,至少几乎没人会对改革的必要性与正当性进行公开质疑,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但是,作为符号象征的通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中国研究型大学深受欧陆模式影响,以专业院系为主体,专业教育塑造了人们对大学的共同认知,它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主体”,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通识教育更多时候只是扮演着有益补充的角色[26]。虽然法国高等专科学校这类机构后来的发展与其最初的形态存在区别,但专业教育和专科学院构成了人们对欧陆模式的基本认知,特别是以巴黎大学、柏林大学等为代表的欧陆大学体系,如高等教育史学者克里斯特·穆塞林所指出的,法国大学教育被深深打上了所谓专业学院驱动的烙印,其结构是由垂直的、互不相干的学科与专业构成的,这些学科与专业内部高度同质,但彼此之间截然不同[27]。在这一制度逻辑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严重,通识教育改革的符号意义会对实质意义构成威胁,这里并不是否定改革的实质性成效,而是说符号支配导致的对制度环境的模仿或移植,可能让改革的本土化进程,即探索更适合中国研究型大学制度逻辑的通识教育模式,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下文首先论证美国模式塑造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具体表现和内容是什么,然后论证这一符号支配在组织与制度层面所导致的消极后果。

中国研究型大学对于通识教育改革的基本认知深受美国影响,在制度上突出体现为对文理学院模式的移植,而这又表现在两点:第一,文理学院,即改革的核心逻辑之一是基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因为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具有独立的文理学院对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已经被建构为客观的社会事实,通识教育和文理学院成为一种符号,定义了人们对美国一流大学的文化认知,所以中国应该效仿[28];第二,寄宿学院,一流的通识教育和文理学院必须辅之于完善的寄宿制体系,它是课堂之外学生共同生活与学习的道德共同体。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组织特质与制度逻辑。而美国通识教育与文理学院模式的符号象征力量塑造了中国的改革者对于通识教育的基本认知与共同想象,但是全球化语境中的符号植入与以专业教育和专业院系为主导的体系之间存在一个不断冲突与反复调试的过程。

首先是文理学院,在深受欧陆模式影响的精英大学体系中,文理学院往往游离在专业院系的边缘。比如近邻日本,由于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重建是由美国主导的,因此日本是东亚国家中最早移植美国文理学院(即日本的“教养学部”)模式的,但如今日本一流大学中仍然保留独立教养学部的只有东京大学[29]。中国为通识教育建立组织支持与制度平台的历史并不长,但改革过程比较曲折。以国内最先进行通识教育改革之一的某顶尖大学为例,该校最初的改革方案是完全移植美国模式,建立涵盖学校所有本科生的文理学院,但这一设想由于过于激进而没有得到专业院系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所以该校的文理学院至今都以实验性质的精英学院的形式存在。学院自始至终面临并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都是本科生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冲突,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与专业院系调和甚至妥协的过程。改革之初,学院本科生通识课程太多、负担太重,所以进入专业学习时间过晚,学院的学习与专业学院在时间结构上存在严重龃龉。后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校方逐渐给予学院全部本科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与自由选专业的权利,结果大部分学生都会去选修与自己未来将要进入的专业相关的课程,这虽然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院与专业院系的上述矛盾,但却违背了改革的初衷,成了披着通识教育外衣的专业教育。而该学院另一重要改革举措与未来方向是着力将自己打造为交叉学科平台,以跨学科研究带动通识教育,学院每年有1/3(约一百人左右)的学生进入这一跨学科领域学习。但跨学科教育实际也是专业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这一专业教育的知识基础是由几个相关学科构成的。因此,当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通识教育模式向各专业院系推广的时候,即便学院领导也认为跨学科项目在专业院系能够比在通识教育学院获得更好的支持。那么,学院的特点和优势何在?且学院是否从此就向跨学科平台演变?这些实存的困惑表明学院未来的定位依然扑朔迷离。总体而言,该学院的改革历程呈现了全球化语境中符号植入与制度模仿驱动的改革所需经历的基本路径,即从移植美国模式的水土不服到不得不进行本土化适应与调和,只不过美国模式的符号支配意义导致模仿与移植是难以避免的,从而会使本土化探索付出更多的经验教训和成本,而这两相调适的过程无疑将会是漫长的。

文章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xawlxyxb.cn/qikandaodu/2020/0917/431.html



上一篇:当代美国文理学院的功能变迁 ——以卫斯理安
下一篇:2019 年“一带一路”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